焦点讯息:太美科技:估值存疑,三年半亏了 12.5 亿,投资眼光极差
钛媒体 APP 注意到,太美科技刚完成了 10.7 亿元的融资,现在却又要问市场 " 要 "20 亿元,其中 7 亿元去买楼。经营方面,太美科技的业绩不太美,净利润持续为负数,近三年半累亏了 12.5 亿元,投资眼光也较差。
累计亏损 12.5 亿
太美科技是一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
【资料图】
2018 年 -2020 年和 2021 年 1-6 月(下称 " 报告期 "),太美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997.43 万元、18737.76 万元、30295.23 万元、18820.05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8313.43 万元、-38880.01 万元、-52438.24 万元、-15840.52 万元。虽然太美科技的营收在持续增长,但其净利润却始终为负数,且越亏越多,近三年半合计亏损了 12.5 亿元。
导致太美科技如此亏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期间费用过高。报告期内,太美科技的期间费用分别为 18515.47 万元、48469.39 万元、62845.78 万元、26823.29 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308.72%、258.67%、207.44%、142.53%。
在太美科技的期间费用中存在大量的股份支付,其金额分别为 7673.6 万元、28113.08 万元、32111.07 万元、6077.77 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127.95%、150.03%、105.99%、32.29%。这也意味着,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给予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比员工给公司带来的收入还高,可谓是 " 中国好企业 "。
钛媒体 APP 注意到,其实上述太美科技的业绩表现其实仅仅是个缩影。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太美科技的未分配利润为 -4.64 亿元,换言之,公司自 2013 年成立以来,近 8 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在经营上赚到钱,反而还亏损了 4.64 亿元。
除此之外,太美科技经营的现金流也 " 一塌糊涂 "。报告期内,太美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6081.34 万元、-12597.33 万元、-10155.71 万元、-11665.04 万元,公司从未在经营上赚到现金,反而合计流出了 4 亿元现金。
估值存疑
业绩亏损,经营现金流也不行,但是却能给员工如此多的股权激励,这或许是因为太美科技在资本市场融到了资金。
据悉,2018 年 4 月,南京凯泰、五源晨熹、杭州勇健、杭州仰健、苏州赛富、成都软银、常春藤以 143.97 元 / 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太美科技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到了 16 亿元。
2019 年 7 月至 11 月,老虎基金、五源晨熹、常春藤、 宁波软银等 13 位投资者以 38.46 美元 / 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太美科技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到了 37.91 亿元。短短 1 年多的时间,太美科技的估值暴增近 22 亿元。
这还未完,2020 年 4 月,林芝腾讯、苏州湃益以 304.82 元 / 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太美科技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的估值为 44.01 亿元。同年 9 月,凯风太美、五源晨熹、宁波软银、常春藤等 16 名机构投资者对太美科技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达到了 80.7 亿元。也就是说,短短 5 个月的时间内,太美科技的估值暴增近 36.7 亿元。那么,为何太美科技能值如此多的钱?
钛媒体 APP 注意到,太美科技的估值主要是采取 PS 倍数(市销率估值法)计算。其中 2019 年 7 月至 11 月的 PS 倍数为 60.51,2020 年 4 月的 PS 倍数为 70.24,2020 年 9 月的 PS 倍数为 41.71。这就不禁令人怀疑,为何太美科技上述 3 次的 PS 倍数差距如此之大?特别是 2020 年 9 月和 2020 年 4 月的 PS 倍数,短短 5 个月的时间,从 70.24 暴减到 41.71。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太美科技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为 Veeva、医渡科技、医脉通,其 PS 倍数的具体情况如下:
那么,太美科技的 PS 倍数到底是否合理?7 亿买楼
2021 年 12 月太美科技提交的 IPO 申报稿被上交所受理,欲募集 20 亿元,而 2020 年 9 月凯风太美、五源晨熹、宁波软银、常春藤等 16 名机构投资者合计向太美科技增资了 10.7 亿元。也就是说,刚从市场上融到 10.7 亿元却突然又 " 要 "20 亿元。
那么,太美科技如此着急 " 要钱 " 的目的是什么?
上述 20 亿元太美科技主要分别用于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临床研究企业端系统研发升级项目、独立影像评估系统研发升级项目、药物警戒系统研发升级项目。
咋一看,几乎全都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项目,但是上述项目中有一个项目却值得令人商榷,它就是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
据悉,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需要 13.14 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 65.7%,其中 7.04 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办公用房投入,该项目主要将通过公开市场价格购买不超过 26000 平方米的办公楼。简单来说,太美科技要用 35% 的募集资金去买楼。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18 年末、2019 年末、2020 年末、2021 年 6 月末,太美科技的流动资产分别为 3.46 亿元、7.62 亿元、17.51 亿元、16.99 亿元,分别占当期资产总额的 98.55%、79.4%、91.18%、90.42%;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 1.31 亿元、5.12 亿元、14.78 亿元、12.89 亿元,分别占当期流动资产总额的 37.75%、67.16%、84.39%、75.85%。那么,作为一家以轻资产运营的公司,且公司目前账面上有近 13 亿的货币资金,为何还要向市场募集如此的钱去买楼?
对此,监管层要求太美科技结合公司现有员工人数、现有租赁房产面积、未来拟扩增员工人数等情况分析购买不超过 26,000 平方米的办公楼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否变相投入房地产领域。
投资眼光极差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钛媒体 APP 还注意到,太美科技的 " 眼光 " 较差。2019 年,太美科技先后分别收购软素科技(后更名为太美星环)和诺铭科技 100% 的股权。
先看太美星环。2019 年,太美科技先通过合计以 18610.22 万元的价格收购太美星环 100% 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太美星环于 2016 年在新三板挂牌,因此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财务数据,具体如下:
可见,太美星环的业绩并不亮眼,特别是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始终是净流出,同时,太美科技收购太美星环期间(2018 年末、2019 年末),太美星环的净资产分别为 488.08 万元、1779.85 万元。另外,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太美星环的净资产为 -3046.8 万元,已处于资不抵债。这就不禁令人怀疑,太美星环到底怎么了?当初的 18610.22 万元是怎么评估?再看诺铭科技。2019 年 11 月,太美科技以 2300 万元的价格收入诺铭科技 100% 的股权。
有意思的是,2020 年和 2021 年上半年,诺铭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 -101.25 万元、-227.92 万元,净资产分别为 -77.87 万元、-305.8 万元,如此的业绩表现也值 2300 万元。有关上述问题,钛媒体 APP 发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