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吃饺子,初二更讲究?莫忘3吃老传统,日子越过越顺溜 简讯
大年初一吃饺子,初二更讲究?莫忘3吃老传统,日子越过越顺溜
大年初二是一年之中尤为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有许多的风俗,比如要祭财神,还有回娘家等风俗,正月初二、初三,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在北方又称走娘家,也被俗称为迎婿日。
在饮食习俗方面,中国传统习俗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大年初二是民间传统的“开年日”,这一天称为开年,意为一年的开始,莫忘“3吃”老传统,日子越过越顺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吃面
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的面讲究的是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北方有吃捞面的习俗,因为是冬天吃捞面,所以是从热锅里现挑出来趁热现吃,老北京叫“锅挑”,初二要吃面,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长命百岁,一年里事事顺利。
推荐食谱:老鸭汤煨面
食材:鸭肉半只,油菜3棵、蔬菜面条50克。
调料:葱1段、姜1块,盐5克,料酒10克,胡椒粉2克,香油适量。
做法:1.面条。
2.鸭肉洗净、切块。
3.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撇去浮沫。
4. 放入葱、姜、料酒,大火烧开,转小火煲约1小时后加盐,再煮30分钟。
5. 另取一锅水,待水煮滚后,放入面条汆烫约1分钟,捞起沥干备用。
6.取一个瓦煲,舀入适量鸭肉和鸭汤,捞入面条、油菜,煨至熟。
7.调入胡椒粉、香油即可。
烹饪tips:面中的蔬菜,可根据自己的口味的季节搭配。
二、吃元宝
大年初二有着一种特别的讲究,就是吃元宝,也就是馄饨,要形似元宝状,两边对捏一下让他像元宝的形状,其实就是形状变了一下为了好看而已。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
推荐食谱:元宝馄饨
原料:馄饨皮300克、猪肉末200克、面条菜350克
调料:生抽10克、盐4克、葱、姜末各10克、香油8克、胡椒粉、青蒜末少许。
做法:1、面条菜放入锅中,焯水,捞出,挤干水分
2、肉末加葱、姜末、盐、香油拌匀后,再放入生抽拌匀
3、面条菜切末,放入碗中拌匀
4、取馄饨皮放入馅料,对折
5、两角背后粘合,捏紧。
7、呈元宝形。
8、锅内加水,下入馄饨煮熟,盛入碗中,撒少许胡椒粉、青蒜末、香油即可
厨房小语:面条菜是一种野菜,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搭配馅料
三、吃年糕
大年初二,南北同风,吃年糕,年糕,具有代表性的白年糕、黄米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 “糕”谐音“高”,但无论南北,总离不开软糯的口感和“年年糕(高)”, “一年高一年”等吉祥之意,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推荐食谱:黄米金银年糕
材料:大黄米400克,葡萄干80克、红枣10个,奶粉30克、糖60克,椰蓉100克。
做法:1、准备大黄米,清洗干净后,倒入一碗清水,在冷水中浸泡24小时,第二天,浸泡了一天的大黄米都已经吸饱了水分,用手轻松一碾就可以碎的程度。
葡萄干洗净后,再加温水泡软备用。
2、红枣加温水浸泡至变软
3、将红枣用剪刀去核,剪成小颗粒。
4、将泡过的大黄米淘洗干净,倒入电饭锅中,加入葡萄干、红枣粒,倒入适量清水,水量以没过碗中的米半指为宜,与平时蒸饭一样即可,按下煮饭键,蒸熟
5、将蒸熟的黄米饭搅拌一下,此时的米粒已经变得黏黏的了。
6、加入糖、奶粉混合,用铲子让糖和奶粉充分融合
7、同时碾压出大黄米的黏性,充分搅拌均匀成米糕料。
8、将拌好的黄米糕料分成小份,放入喜欢的较深模子中,压瓷实
9、然后轻轻地磕出来,即成黄米糕,可以直接吃了,如果放入冰箱冷藏4个小时,口感会更好。
10、在黄米糕上撒一层椰蓉,让黄米糕表面均匀地粘上一层椰蓉,即成银色黄米糕。
11、如果没有模具,可以准备一个容器,铺上一层保鲜膜,方便成品脱模,再把蒸好的黄米糕料均匀地铺在上面,铺满以后压瓷实,整理平整,然后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定型。
烹饪tips:1、大黄米一定要浸泡12小时以上,最好浸泡一天,蒸时和平时蒸饭差不多,软硬自己掌握
2、可加蜜枣、果脯之类的辅料,黄米糕表面淋上一层糖桂花,也是非常好吃的。